房地产博股论金配资,还在变得更坏吗?
大家好,我是老丁。
因为无论你是买了房、还在供房,还是想买房、观望房,房子这件事在今天都依然还影响着你我的生活。最近,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5年6月的房地产价格数据,很多人一看,“跌幅在收窄”“价格在回稳”,好像要企稳了?
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?本期视频我们主要通过数据来看看,中国房地产,到底走到了哪一步?
一、房价怎么样了?
根据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数据,2025年6月,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房和二手房的价格依旧是下降的趋势。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下降0.3%,二线城市下降0.2%,三线城市下降0.3%。如果看同比数据——相比去年6月,一线城市新房价格下降了1.4%,二线和三线城市则分别下降了3.0%和4.6%。
下跌仍然在持续,虽然跌幅相比此前已经开始收窄,但是这仍代表了情绪的低迷。一个开发商最不希望看到的现象是,价格虽然跌得慢了,但是成交量还是萎靡的。
尤其是二三线城市,房子卖得越来越难,库存周期普遍超过20个月。
价格多少对于开发商没有那么重要,卖不出去房子,资金没有回款才是这个行业现在最大的痛点。
这一轮下行是从2021年开始的。202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暴跌24%,销售额下降26.7%。这是历史上除2008年外最大的一次跌幅,而从2023年到现在,房价在名义上虽然没有“腰斩”,但叠加货币贬值和利率变动,实际购买力的损失也不小。
2015年,全国房价因去库存政策开始过一轮上涨。到2016年时,有些城市的房价涨幅高达30%-40%。而那时候政策就已经看到,城市和城市之间的未来是不同的,所以当时提出来的调控思路是“因城施策”。等延续到今天,我们看到全国多地也出现了大面积的鹤岗型城市,不管政策怎么兜底,这些城市都注定了是被经济规律所抛弃的。人口流出,财政赤字,经济下行,地产成交量萎靡。
在刚才谈到的房地产价格下跌开始有所收窄这件事中,跟这些城市是毫无关系!
二、房地产在经济中的作用
根据历史经验,政府不会单一关注房地产问题,他们只会关注房地产对于经济的作用!
前些年,房地产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,是地方收入和考核的重要手段,所以政府和开发商会顺应趋势,让房价上涨,让地价上涨。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发改委的数据,2016年全国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稳定在6.5%左右。若加上下游等产业链效应,在过去二十多年的过程中,甚至一度能拉动GDP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(如图)。
除此之外,土地出让金贡献了超过45%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;而且房地产直接和间接创造了约2000万以上的就业岗位,是稳定三农、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。
到了2020年后,情况出现一点变化。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开始复杂化,各地加快向税收为主体转型。到2022年,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下降至6.7万亿元,同比下降23.2%。
与此同时,到了202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.6%,商品房销售面积下滑12.9%,这不仅削弱了对建筑业等相关行业的拉动,也给金融体系带来压力。这个阶段房地产对中国经济更多是拖累,大批的负债需要解决,成为了最大的难题。
伴随着行业下行,整个产业链上的建筑业等实体行业人才需求也开始下降,房地产开发、装修、家装、物管等岗位,也出现了招聘停滞或裁员的现象。
规模房企如恒大出现了暴雷,小房企则因资金链断裂陷入停工、停贷等危机,购房人信心严重受损。
时间来到2025年,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还在持续,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开始越来越弱化。
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.2%,这是连续三年下降,现在政府对于房地产的期望已经不是他能再次带动经济怎样,而是如果它能不再拖累经济,就是万事大吉了。
与此同时,人们的买房动机弱化后,家具、家电、装修等关联消费也下滑5%以上。这些都属于大件消费,所以从去年开始,全国开始推行政府补贴以旧换新政策,来通过这种方式拉动消费,抵消影响,在上个月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还出现了一次近一年来的小高峰。
另外财政方面,去年年底的那次财政化债之后,各地方的财政压力也变小了许多。
房地产现在依旧是银行最大的贷款领域之一,贷款余额和逾期双高。可是这部分,就只能等房企卖房后逐步通过市场方式运转了。不过政策也都做了相应的对策,比如对中小开发商融资更为严格,对个人房贷按照风险分类管理等等。
总的来说,从去年到今年,房地产在多个方面所能释放的风险,已经基本被控制住了。房地产已从经济的“顶梁柱”变为经济的“基层结构件”,虽然不能拆掉,但也不能再承重,只要稳住,至少政策是这么期待的。
未来实际情况,房地产最主要还是受到市场情况影响,所以短期几年内会怎么演化,我们还是需要追踪数据的变化。
三、未来房地产会如何变化?
目前的阶段就是房地产风险控制住了,但风险控制住了,不代表房价会止跌。
房价是买盘和卖盘的市场行为导致的,就像是一家公司如果不会破产了,并不代表着它的股价就会涨。
但可预见的是,当房地产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,未来房地产的格局一定会发生变化!
首先,城市格局会变化。一线和强二线城市的优质楼盘会更为坚挺。其他城市都将会是另一番景象。截至2024年底,全国三四线城市新建住宅库存仍处在9年平均高位,部分城市去化周期甚至超过24个月。
第二,租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角色在加强。2024年,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开工量突破150万套,占全部新增住房的比例达到14%。而未来,“租购并举”会更进一步落地。
政策想要解决人人都能在自己工作的城市能买房还是很难的,所以政策的标准是,不是人人都要买房,但人人都住得起房。
第三,是市场的需求在变化,对住宅的需求,对开发商物业的要求都在变得更要质量。
一些看清势头的开发商开始转型为社区服务商,打造第四代住宅产品,在户型与公区场景配置等方面都越来越更好的提升居民居住体验;房地产终于从数量时代进入了质量时代!未来大家也只会购买有品牌口碑的企业建出来的房子。
第四,在房地产销售方面,格局也在变。从2023年开始,二手房市场活跃度就开始超越新房。在今后的城市,新增商品房的量级会越来越少,而二手房反倒会更决定城市迁移、人口流动、资产更新的速度。也就是存量房时代。
结尾
房地产过去高度负债发展,给今天的经济和产业造成了不小的阵痛。在整个产业链条上,各主体真正完成化债之前,房地产行业很可能会长期保持低增长甚至零增长状态。
但从百年的视角来看,房地产在全球多个主要经济体当中,它都不会出现大面积变葱价的情况,任何节点,主要城市的房产价格,相比于居民收入,都还是比较贵的。如果按照国外普遍的标准,房子的租售比会达到4%左右是适中状态。
你可以计算一下,你们家房子的年租金和今天房价的比例达到4%了吗?如果没有,那么今后可能要么房租上涨,要么房价下跌,最终回到这个合理区间。有些地区租售比只有1%的,这可能意味着房价中仍然有大量水分,因为通常情况下,都是房价向租金靠拢的。
中国房地产,正在从成长期走向成熟期。
当住房不再成为社会焦虑的主要因素,人才能更好地专注于生活;
当租金不在裹挟实体店,各家门店才能做出高性价比的餐食;
当房地产对资金虹吸效应释放掉之后,人们才真的能做到“安居、乐业”。
我是老丁,朋友们,下期见。
银河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